針對3個盲點,想要嘗試下列3種新模式與行動,優化生活,並且更符合現在的需要。

新模式1:謹記日日是好日,好物立刻用

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,值得慶祝自己又活了,新買的衣服要立刻穿、愛吃的食物趁新鮮享用,才不枉費花出去的每一分錢。面對現有的物品,檢查還有什麼是「一直以來捨不得用」的東西,馬上就開封,將它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,像是已經放一陣子的面膜,不需要等時機,每天都是好時機,用就對了。

貫徹「把握時光、立刻使用」的信念,自然而然每天都使用好物品過生活,感覺正能量環繞,提升價值感,喜好也更加分明,以為會喜歡、好用的東西,真正使用後才能判斷到底如何,更有能力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,減少無謂浪費、金錢打水漂的可能。

新模式2:猶豫不決時就替物品找到更好的主人

仍有留戀,覺得還可以用,卻因為風格轉變而閒置的物品,不妨讓市場決定它的去處吧!最近一直積極上架不使用的二手商品,如果有更適合的對象可以帶走,就馬上出貨給對方,既可以發揮物品的功用,又能以低廉的價格造福他人,一舉數得。看著自己閒置的物品找到了新主人,內心充滿成就感與欣慰。

同時,透過二手商品上架的流程,再次提醒自己處理過程的麻煩與不易,加上放久了物品都有折舊,不容易找到新主人,下次購物時要更謹慎,決定留下就好好使用,直到壽命結束為止。若連市場都不認同價值的商品,則可以重新評估。是不是真的太舊、太不合時宜?內心的回憶美化了該物的功能?還有沒有哪裡可能用得到呢?經過多方確認後,即使不使用,也能徹底放手淘汰,跟紀念品們坦然說再見。

有興趣的話,可以到我的二手賣場看一眼:賣場連結

新模式3:不想要的物品,勇敢的「不收下」

不喜歡、不想要、風格不符的物品,最好從一開始就相信自己的感覺,委婉請朋友轉送他人,讓分享的好意傳播給需要的人,而不是收下後自我內耗,徒增煩惱。秉持著善意拒絕,是對於物品的愛惜,更是尊重對方與自己的表現,硬要收下不適合的物品後塞在某地遺忘,消耗價值,才是一種沒意義的討好。至於已經收下的禮物,不論要留要淘汰,都要勇於決定下一步,積極面對這些物品的去留,同樣情況再發生時,就更能從容以對。

「20天斷捨離計畫」替我帶來了更多性格缺點上的自省,也重新明白自己對於「斷捨離」還有很多進步空間,為了達到當下最理想的生活狀態,規律調整物品的擁有數量是很重要的。

未來還想挑戰「90天每日一丟」及「不消費的一年」,喜歡這類型文章的讀者們請點下拍手讓我知道,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更多斷捨離的發現吧!

--

--

Alice Lee

Keep writing and sharing. Popdaily page: https://www.popdaily.com.tw/user/297635 #career #travel #food #relationship #life #poper